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青春期保健 > 青少年成长
编号:12982500
改善学校教育,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2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第24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青少年;个性化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民主、文明的进步,以及国家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导,个人的尊严、价值和创造性越来越受重视,人的个性化发展空间也在扩展,传统的学校教育日益受到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要“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因此,学校教育如何促进青少年的个性化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

    一、如何看待人的个性化发展

    个性是哲学、社会学、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共同研究的范畴。心理学上,广义的个性基本等同于“人格”(Personality),指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性的总和。狭义的个性,是指人的心理面貌的个别性(Individuality)、个别差异,即个人特殊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本文讨论的个性发展主要指狭义的个性发展,因而用“个性化发展”来表达。
, http://www.100md.com
    (一)重视个性化发展是对人的天性的尊重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这是天性使然。人的个性化发展始于人的个别差异。

    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育时遇到的一些最严重问题在于这样一个事实:没有两个学习者是完全相似的。在每个教室里,学生在许多方面各不相同,影响到他们学习的好坏。学生在视力和听力的敏锐度、智慧和思考方式、兴趣和志向、动机、精力的充沛程度、感情的稳定性、家庭背景及其他许多方面各不相同。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能很好地帮助我们认识人的智能差异。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至少有八种以上相对独立的智能,每个人的各种智能水平不同,因而智能结构各不相同。发挥自己的优势智能,做到扬长避短,人就容易成功。发现和培养优势智能,促进人的个性化发展,这样的教育既是对人的天性的尊重,又能促使受教育者树立自信,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反之则是事倍功半,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痛苦不堪,除非依靠顽强的意志和百倍的投入,所谓“人一能之己百之”。
, 百拇医药
    黑格尔说:“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成,而终归于失败。”

    歌德说:“人的才能最好是得到全面发展,不过这不是人生来就可以办到的。每个人都要把自己培养成为某一种人,然后才设法去理解人类各种才能的总和。”青少年学生过早偏科会让家长心急、让老师无奈,要尽可能避免。但是人到了一定时候就得追求“片面发展”,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二)重视个性化发展是教育公平的更高体现

    教育公平是民主社会的重要标志,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公平要求政府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为青少年提供公平的入学机会和教育条件。同时,教育公平的更高层次应该是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都能获得教育的成功。

    个性化发展需要个性化教育的支持,个性化教育就是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个性化教育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程选择,还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相符时教学效率就高,反之则低。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那么适应这种教学方式的一部分学生是受益的,而不适应这种教学方式的其他学生则是受损失的,因此,单一的教学方式对全体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所以,教育公平的更高层次是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通过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 http://www.100md.com
    (三)重视个性化发展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人们逐渐认识到创新人才的培养与人的个性化发展之间的关系。个性的核心是创造性,个性是创造力的土壤,创新教育只有以个性教育为依凭、为底蕴,才有可能防止将创新教育窄化、浅化和庸俗化。

    各种创造性人才展示了价值和人际关系的同一模式,包括高度的理论和审美的价值,高度自我满足,内向,关心思想胜于人,对社交活动不感兴趣等。他们 展示了概念和认知的共同模式,包括喜欢复杂性,独立判断,抑制群体的压力,愿意冒险等。

    显然,创造性人才需要更宽松包容的环境,他们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得到重视。众所周知,美国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这与美国的张扬个性的求异文化有着密切联系。美国式教育强调每一个人都应有不同的个性——“我就是我,你就是你,你不是我”。为此,每一个人都应维护自己独特的个性,每一个人也都应尊重他人的个性特点。
, 百拇医药
    可见,重视个性化发展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中国历史上八股取仕对人的思维独立性和创造力的扼杀则成为典型的反面教材。

    二、传统学校教育不利于青少年的个性化发展

    《动物学校》是很多人都熟知的教育寓言,这则故事说的是动物们决定创办一所学校,以适应日益变化的世界的需要。这所学校要求所有的动物都要学习跑、跳、爬、游泳、飞行等科目。结果鸭子的游泳天赋被扼杀,兔子的精神几乎崩溃,第一个到达树顶的鹰得不到老师的表扬,而普普通通的泥鳅取得了班级的最好成绩。这则寓言启发人们反思传统学校教育的诸多弊端。

    (一)班级授课制压制了青少年的个性化发展

    传统学校的班级授课制中,教师按统一课程、统一进度、统一要求进行教学,青少年的个别差异被忽视,一些学生慢慢掉队,从某些学科开始逐渐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甚至成为“问题学生”,这些学生的“身份”和“标签”一旦形成,就开始走上恶性循环。

    (二)应试教育消解了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和乐趣

    传统学校教育的评价以终结性考试为主,唯分数论英雄,学生沦为考试机器,题海战术让学生丧失了对学科的兴趣和探索知识的乐趣。学生的主体性、选择性无从谈起,个性化发展受到严重压抑。

    (三)传统师生关系不利于青少年主体性的发挥, 百拇医药(杨世海)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青春期保健 > 青少年成长